在歷史的坐標系中,2021年注定將留下極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記。
這是一道歷史的分水嶺。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經過一百年的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
這是一條發展的分界線。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從“十三五”到“十四五”開局,并不僅僅是時間層面的簡單延續,而是立足新的歷史方位和發展階段,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深化。
站在這樣一個坐標系上盤點過去一年中國教育發生的變革,我們會有更深刻的體悟,歷史感、厚重感、使命感撲面而來。
當“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在天安門廣場上響起,我們在熱血沸騰的同時,也不由得深思。教育如何培根鑄魂、啟智潤心,引導一代代中國青年樹立遠大理想,把青春融入到國家民族的偉大敘事中去,肩負起歷史的責任。我們看到,這一年立德樹人工作體系不斷完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不斷加強、黨史學習教育有力有效開展,筑牢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之基。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引導他們認真刻苦學習、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勇于擔當、敢于創新,如此,偉大的事業就能代代相傳。
冒名頂替入學入刑、為“少年的你”撐好法律“保護傘”、父母需依法帶娃、教師準入門檻提高……今年有不少法律熱詞“出圈”,這背后是依法治教的教育法治體系建設全面加速。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步入深水區,一些關鍵問題的破題、破局,迫切需要法律的保障與支撐,及時修訂與上位法不一致、不協調或不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法律法規,及時填補相關領域的法律空白,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全面提升教育法治建設水平的迫切要求。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完成修訂并正式施行,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出臺,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的修訂邁出關鍵一步……我們看到,教育領域法治建設的提速,順應了時代發展和教育綜合改革發展實際,回應了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一系列教育焦點、難點問題,成為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護航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法律基石。法律是管長遠的,不斷完善立法、強化執法,始終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教育發展,我們有理由期待良法善治大好局面的形成。
步入發展新階段,高質量發展無疑是教育發展最突出的主題詞。改革開放4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我們建起了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教育總體水平已躍居世界中上行列……這是我們瞄準教育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基礎和底氣所在。經濟社會發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優質教育的期待比任何時候都更強烈;立足新階段、貫徹新理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都對高質量教育、高質量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這是我們瞄準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緊迫要求。開局之年,我們看到各地教育“十四五”發展規劃陸續出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頂層設計不斷明晰,從中央到地方,從義務教育到職業教育、高等教育,一系列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不斷推出,精準施策、深化改革、補齊短板、優化生態,教育高質量發展正在全方面、全速推進。開局之年的良好改革發展態勢,為教育改革發展持續推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站在建黨百年的歷史節點,如何理解歷史,不僅關系我們如何定義過去,也關系我們如何關照當下,又如何遠眺未來。在歷史的坐標系中,我們感慨于百年艱辛、百年榮光,更深感教育所承擔之重責大任。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賡續百年初心,擔當育人使命,我們不僅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回應民眾呼聲,解決教育領域“急難愁盼”之事,又要有心懷“國之大者”、立足千秋偉業的淡定從容,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尊重規律的基礎上,步步為營、潛心育人、靜待花開。(本報評論員 執筆人:楊三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