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簡報〔2021〕第34期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按照教育部有關工作安排,在定點幫扶陜西省合陽縣工作中,堅持把抓好產業幫扶作為發揮學??萍既瞬艃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之策,通過搭建幫扶平臺、開展技術指導、強化典型示范等舉措,持續推動當地農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發展強勁動力,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高起點謀劃布局,整縣域搭建平臺,譜好產業興旺“前奏曲”。按照果業為主、特色優先、均衡發展的思路,在全縣范圍內協助打造1萬畝集中連片櫻桃、10萬畝紅提、2萬畝紅薯、20萬畝蘋果、30萬畝花椒和30萬頭生豬的“112233”優勢農業產業結構布局。學校先后投入2800余萬元,在葡萄產業中心地帶建立葡萄試驗示范站,引領葡萄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合陽打造紅提葡萄規范栽植示范縣。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農業合作社組織,在合陽建立14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圍繞蘋果、花椒、紅薯、櫻桃、生豬等優勢產業開展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實現全縣12個鄉鎮優勢產業全覆蓋。建立農產品加工專家工作站,聚焦小米、牡丹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瓶頸開展聯合攻關,延伸產業鏈條,構筑起從土地到餐桌的全鏈條技術創新和服務體系。聯合打造技術研發隊伍,組織學校20個學院(所)的168名專家教授,與地方農業科研機構、農技推廣部門、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技骨干共同組成專業技術團隊,合力開展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研發和應用推廣,著力破解產業發展難題,服務推動農業生產“換檔升級”。
全方位技術指導,多層次服務保障,彈好產業興旺“交響曲”。對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實行項目化管理,對項目執行情況實行目標化考核,由學校、政府和專家團隊簽訂三方協議,明確“1個產學研一體化示范基地建立1塊示范田、推廣1項實用技術、培訓1批技術骨干、帶動1個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要求。學校每年列支300余萬元經費保障項目運行質量。依托試驗示范基地、站點開展技術示范推廣,把課堂培訓搬到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面對面為農民開展技術指導,不斷強化自身“造血”機能。健全信息服務保障體系,通過學?!柏S農”APP、“西秦農人”微信平臺以及科技信息服務網站等,為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實時答疑解惑,提供方便快捷的農業科技信息服務。強化宣傳推廣,助力產銷對接。發揮學校專家團隊的行業影響力,在合陽縣舉辦西部櫻桃發展論壇、全國葡萄產業發展學術研討會等,邀請國內外同行業的知名專家和企業家會商合陽縣產業發展;協助合陽縣舉辦消費扶貧暨農產品加工投資貿易洽談會、農民豐收節暨紅提葡萄節等,提升當地農產品影響力,拓展產品銷售渠道。實施本土品牌提升戰略,增強農產品核心競爭力。組織有關方面專家通過品牌創建策劃、企業文化凝練、文創產品設計等方式指導加強品牌建設,助力全縣29個農產品通過“雙品一標”認證,合陽九眼蓮、合陽紅薯、洽川烏鱧3個農產品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合陽紅提葡萄”躋身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50強。
嚴標準黨建引領,項目化典型示范,奏響產業興旺“協奏曲”。實施“樣板黨支部支撐計劃”,進一步筑牢組織基礎。依托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專家和“書記幫鎮助力團”力量,按照省級先進村黨支部標準,幫助合陽縣創建10個左右“樣板村(社區)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建優勢引領產業發展。實施“示范村建設支撐計劃”,進一步樹好典型標桿。結合合陽縣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創建工作目標任務,共同打造10個鄉村振興重點示范村、6個鄉村振興特色產業示范村,為合陽鄉村振興樹立示范標桿。實施“標桿產業支撐計劃”,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幫扶平臺技術資源,進一步調動校友、企業等社會力量,針對優勢標桿產業引進、培育一批加工、銷售企業,助力合陽建設“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實施“鄉村人才支撐計劃”,進一步強化人才保障。開設“農民發展學院”“鄉村振興講堂”,對基層干部、農業技術骨干等開展常態化技術指導和系統培訓,豐富培訓內容、拓展培訓范圍,培養更多素質過硬、技能突出、作用明顯的基層干部、致富能手和新型職業農民,為合陽產業興旺提供持續的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